湖南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湖南省2019年水利科技项目的通知

来源: 湖南省水利厅 浏览量:1次  字体:
索引号 43060018112/2019-1620320 发布机构 君山区 文 号 湘水办函〔2019〕184号
统一登记号 未知 信息状态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未知 公开日期 2019-11-05 10:08 公开范围 全部公开

各市州水利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部门(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根据《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现组织开展2019年省水利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范围

(一)重大水利科技项目

1.湖南现代水利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实践应用研究

2.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成因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3.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多源示踪和动态监测技术的洞庭湖盆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

4.湖南省城市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5.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的监控分析与安全决策系统研究

6.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防洪堤变形预测与稳定性控制

7.洞庭湖近期冲淤变化与模拟研究

8.洞庭湖区智能泵站示范工程及标准化研究

9.江湖关系新变化对洞庭湖水安全的综合效应及调控

10.湖南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二)一般水利科技项目

一般水利科技项目是指围绕我省当前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局部的、特定问题的技术研究和示范转化推广项目,重点支持以工程带科研。各单位可结合水利建设实际需求,优先选择技术推广类项目,如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与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引进及二次开发项目。

二、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1.水利科技项目实行法人单位申报制,申报主体牵头单位为全省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各级水利单位。可以由两个及以上单位作为申报主体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2.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项目。市(州)、县水利单位申报项目,由市(州)水利局组织、汇总并统一行文推荐申报;其他单位申报项目,由本单位作为推荐单位统一推荐申报。申报(推荐)单位做好项目的推荐审查工作,认真审查并对推荐项目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3.申报的项目要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当前我省水利建设亟需的实用先进技术;项目技术水平起点要高,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切实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水利行业科技水平。

4.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备保障科技项目正常开展的工作条件,项目资金预算合理,配套资金到位,履行诚信责任。

5.重大水利科技项目负责人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一般项目负责人要求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博士毕业或硕士毕业2年及以上。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资金使用、结题验收、成果管理全过程负责。

6.项目负责人和申报单位不得以在研或未结题的省科技项目重复申报,不得以相同内容在省直有关部门多头申报。

7.项目负责人或项目主要成员(指项目成员前2名)同一年度申报新项目加上在研项目不得超过2项,凡在研项目未按期完成的,不得申报新项目。

(二)申报方式

项目申报实行网上申报与线下申报相结合方式。

1.网上申报程序如下:

(1)项目申报单位登录湖南省水利厅门户网(http://slt.hunan.gov.cn),点击进入“湖南省水利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即可登录进行填报操作。

(2)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材料,并提交至相应的推荐单位。申报多个项目的单位,申报单位统一使用同一个申报账号和密码,项目负责人组织填写申报书,在线提交至推荐单位。   

(3)重大水利科技项目需填报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一般水利科技项目需填报项目申报书,其中申请资金在3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还需填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交项目查新(查重)报告(不含推广项目)。

(4)推荐单位进入“信息系统”后,选择注册按钮进行注册(已注册的无需重复注册),由省水利厅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进行推荐操作。

(5)推荐单位进行初审后,经“信息系统”在线推荐提交至省水利厅审核,并可在线导出推荐项目汇总表;初审不通过,则退回申报单位进行修改,并注明退回理由。

(6)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受理时间为:2019年10月29日至11月29日。

2.网上申报的同时,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单位直接在“信息系统”填写申报材料,经推荐单位推荐,省水利厅审核后,申报单位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申报书纸质材料一式三份(A4纸,简装成册,含相关附件),由推荐单位统一送(寄)至省水利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

(2)推荐单位将推荐文件和推荐项目汇总表一式三份,送(寄)至省水利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

(3)纸质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9日,逾期不予受理。

三、联系方式

“信息系统”操作指南,可登录系统首页后点击“帮助手册”按钮下载浏览。项目申报中如有其他疑问,可咨询省水利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或者系统开发人员,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

规划计划与科技处:麻林  0731-85483166

系统技术咨询:谭丹  18007417557  

联系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北路370号省水利厅规划计划与科技处(邮编:410007)

湖南省水利厅办公室

2019年10月29日

附件

湖南省2019年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课题1  湖南现代水利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实践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实施数字工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思路,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的重要手段。

经过我省几代水利人辛勤耕耘,我省水利科研设计单位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勘察、实验、规划设计及管理、科研等方面的资料,各级水利部门在防洪减灾、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管理、河湖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实施了水利一张图、水利云等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全省水利工程前期、建设与管理的数据智库,提供专业的决策分析模型,为促进全省水利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二)重点研究内容

1.研究湖南现代水利大数据支撑平台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组成。

2.建立水利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数据库、工程实验数据库、工程设计数据库、工程管理数据库。

3.支撑平台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4.基于支撑平台的智慧水利应用研究。

(三)考核指标

1.形成调研与技术实践研究2个专题报告。

2.完成并提交4个水利专题数据库成果。

3.开展应用模式示范探索,形成数据展示模型。

4.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2  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成因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衡邵干旱走廊干旱少雨,水资源较为短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针对衡邵娄干旱走廊奇特的干旱现象,以往的研究大致可归因于时空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结构型缺水三大类,应对措施以新建蓄水和节水工程为主,水土保持和种植结构优化为辅。我省规划的犬木塘水资源配置工程,拟将资江作为水源通过引提灌溉等措施解决区域缺水问题。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化衡邵娄干旱走廊的成因机理研究,揭示区域干旱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分析评估研究区抗旱能力,研究提出面对旱情的对策和建议,应对干旱的工程布局、产业布局、管控优化等措施的适度性和可行性,以及开展水资源资产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重点研究内容

1.衡邵娄干旱走廊成因机理研究。

2.衡邵娄干旱走廊抗旱能力评价。

3.通过搭建典型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顶层框架,逐步分解和研究区域内各子分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探究成因,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水资源规划配置方案、节水措施等。

4.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防治措施适度性研究。提出干旱防治措施适度性评价体系;结合衡邵娄干旱走廊的特殊性,对现有工程布局、产业布局以及管控措施进行适度性评价;提出干旱防治措施的优化新思路和新建议。

5.针对工程建成后的灌溉、饮水、生态等用水水权分配、水权转换及水价核定等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建后工程良性运行,并为水资源资产化提供研究实例。

(三)考核指标

1.揭示衡邵娄干旱走廊的形成机理和干旱演变规律。

2.建立衡邵娄干旱走廊抗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抗旱能力综合评价成果。

3.建立典型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

4.提出衡邵娄干旱走廊治理措施适度性评价体系。

5.提出犬木塘工程水权分配方案,建立水资产量化模型。

6.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3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多源示踪和动态监测技术的洞庭湖盆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洞庭湖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其合理开发利用有望解决湖区缺水,特别是枯水期的缺水问题,有效调和区内季节性和区域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我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洞庭湖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相关研究较少,难以准确定量洞庭湖地下水资源,距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尚有差距。通过三维地质建模,结合温度和同位素示踪及动态监测等新技术,开展洞庭湖盆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预测研究,将为洞庭湖区水资源调度和全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开展松滋口建闸对枯水期洞庭湖地下水位影响研究,可为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点研究内容

1.洞庭湖盆地三维地质建模及地下储水空间分析。

2.基于多源示踪的不同季节洞庭湖盆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转化规律研究。

3.基于动态监测的洞庭湖盆地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4.洞庭湖盆地地下水位—地下水资源量的相关关系研究。

5.洞庭湖盆地地表水位—地下水位相关关系研究。

6.利用三维模型,分析建深水闸对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的影响。

(三)考核指标

1.构建洞庭湖盆地可视化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洞庭湖各次级盆地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规律及不同季节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的变化规律。

2.建立各次级盆地降雨—地表水位—地下水位—地下水资源量的相关关系,达到能依据地下水位监测数据评价和预测洞庭湖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的目的。

3.提出深水闸建设后洞庭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4.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4  湖南省城市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水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也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性因素。城市水安全从功能、表现形式及成因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供水安全、城市防洪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城市供水安全要围绕水资源供给,立足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水量和水质方面充分保障城市用水需求。城市防洪安全要围绕水灾害防御,立足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洪和治涝方面有效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城市生态安全围绕水环境保护,立足生态宜居城市生活环境,在修复和保护方面构建城市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体系。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工业规模不断增长,基于城市水安全现状,我省城市水安全将会面临城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城市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体制落后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系统分析我省城市水安全特性及发展形势,从城市水安全评价体系、城市水安全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城市水安全保障体系、城市水安全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研究提出城市水安全保障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重点研究内容

1.城市水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为更好反映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城市水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提出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完善城市水安全考评制度,系统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体系。

2.城市水安全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城市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创新城市供水工程、防洪工程、生态工程等水安全重点领域工程建设手段,配套建设城市智慧水利,研究提出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

3.城市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结合我省城市水安全现状及特点,根据城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分析梳理城市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水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提出城市水安全常规保障措施与应急保障措施相结合的城市水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4.城市水安全管理机制体制研究。以水安全保障管理为侧重点,从研究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制定法规制度、实时出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等方面,研究提出完善的城市水安全管理机制体制。

5.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研究取水总量、饮用水水质及红线指标等城市水安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三)考核指标

1.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体系。

2.创新城市水安全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3.建立城市水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4.健全城市水安全管理机制体制。

5.针对长株潭城市群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6.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5  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的监控分析与安全决策系统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我省已建大中型水库418座,大中型水闸1269座。目前这些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建立完整的安全监测系统;没有建立定量的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系统;缺乏完善的安全预警系统、安全决策系统技术支持。

通过本项目研究,最终建立符合规范要求的全省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自动安全监测系统;完善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的安全运行管理和安全预警系统。为我省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的运行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在该领域做出创新与示范。

(二)重点研究内容

1.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现场监测系统(水文、渗流、变形、应力等);观测数据传输系统(北斗卫星系统);资料整理分析系统(观测资料的整理,系统分析,观测资料分级数据库的建立健全)。

2.建立反演分析系统:包括水工建筑物渗流反演分析系统;应力应变(变形)反演分析系统;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系统;反演分析分级数据库的建立健全(云数据)。

3.建立安全评价系统:包括安全计算分析系统;专家安全咨询评价系统;应急调度运行方案(库)系统;除险加固处理方案(库)系统。

4.建立预警和应急系统:包括险情预警传输系统;应急处险控制系统及应急处险指挥系统等。

(三)考核指标

1.通过水工有限元渗流反演分析系统及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系统,反演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工程的内部实际运行特征。

2.在反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工程的实时状态下的各种工况情况下的安全评估指数。

3.在以上计算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大中型水库与水闸枢纽的安全运行作出量化评价,对于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工程提前预警,并提出应急抢险预案和除险加固方案。

4.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6  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防洪堤变形预测与稳定性控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大断面穿江隧道开挖引起周围岩土体应力释放,导致周围岩土体发生变形,进一步影响其上方的岩土层及其防洪堤产生微裂隙,微裂隙的产生为江(河)水的渗透提供了渗透途径,在水的作用下弱化了防洪堤应有的强度特性,削弱了其防洪作用。在隧道竣工后运营期,由于车载的随机、长期振动影响,加速了防洪堤中已产生的微裂隙的进一步演化和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水的溶蚀、渗流和劈裂作用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防洪堤的防洪作用,甚至引起决堤,严重危及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防洪堤变形与稳定性,为精确预测和控制防洪堤变形、有效保障防洪堤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揭示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多因素影响下防洪堤变形的动态耦合机理,提出预测和控制防洪堤变形、有效保障防洪堤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

(二)重点研究内容

1.在土工三轴试验机上开展穿江隧道上覆防洪典型土体的力学性质试验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水饱度土体的变形和强度变化规律,获得水-土-岩相互作用规律和参数指标,研究在开挖扰动、自重、水压、渗流以及模拟车载共同作用下土的力学响应和变形特征。

2.构建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防洪堤的长时蠕变模型。

3.提出大断面穿江隧道-上覆防洪堤区段的施工过程力学分析模型和运营期力学分析模型,充分考虑洪水位影响、低温期岩土冻融影响、隧道断面形状和跨度影响、施工期工程开挖速率影响、运营期动载和岩土流变等影响因素,多方案多工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4.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施工过程和运营期的防洪堤变形特征,确定施工过程和运营条件对防洪堤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提出大断面穿江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防洪堤变形预测预报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三)考核指标

1.建立施工和运营期穿江隧道与防洪堤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构建多因素共同影响下大断面过江隧道上方防洪堤变形的蠕变模型。

2.提出穿江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防洪堤稳定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防洪堤稳定性预测。

3.提出穿江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防洪堤稳定性控制技术,并开展工程应用研究。

4.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7  洞庭湖近期冲淤变化与模拟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随着长江三峡及四水等上游水库群逐步正常运行,库群的联合作用改变了进入洞庭湖以及江湖系统的水沙条件,水沙输移、冲淤演变及江湖关系等在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其联合作用对下游江湖系统的径流及其比例组成影响不大,但输沙量及比例组成变化巨大,长江干流宜昌站变化最为明显;中下游河道由自然条件下的中沙河流变为少沙河流,江湖系统由自然条件下的累积性淤积转为持续冲刷,并在较长时期内进行重新塑造与调整;水库群的联合作用对江湖水沙交换特别是对洞庭湖的冲淤产生影响,洞庭湖枯水期有所提前,湖区泥沙沉积率显著下降,呈现由淤转冲的迹象。新水沙条件下,研究洞庭湖冲淤对于客观认识江湖关系新动态、洞庭湖治理保护乃至长江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收集上游周边库群基本正常运用后的洞庭湖2012-2017年地形变化情况以及水文资料,率定改善洞庭湖水沙数字模型;并对库群影响下的长系列水沙序列情景进行改正;在此基础上预测湖区河湖河网未来演化趋势,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新水文情势下的洞庭湖防洪优化布局。

(二)重点研究内容

1.基于洞庭湖近8年水下地形冲淤变化资料,分析洞庭湖泥沙冲淤变化情况。

2.利用水沙模型模拟洞庭湖冲淤变化,并改善洞庭湖水沙数字模型。

3.基于水文长系列资料,建立上游库群调节影响下洞庭湖未来的水沙情景,分析计算水沙要素变化驱动洞庭湖冲淤变化趋势。

4.基于洞庭湖近期冲淤变化特点和长系列水沙条件,模拟揭示湖区未来河湖演变和河网变化规律。

5.在未来江湖关系演变预测及典型洪水情景分析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湖区防洪体系布局优化的方案,初步分析其影响。

(三)考核指标

1.通过模拟洞庭湖近期冲淤变化,改善洞庭湖水沙模型。

2.揭示上游库群影响下洞庭湖泥沙运移与演变规律。

3.研究长系列水沙情景条件下洞庭湖演变趋势。

4.提出新水文情势下洞庭湖治理的适应性对策与方案。

5.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8  洞庭湖区智能泵站示范工程及标准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洞庭湖湖区现有泵站近3000座,水泵近6000台,装机容量近90万kW。其中的大批中小泵站为六七十年代建设,存在着设计标准低、设备老化、可靠性差、泵组效率低、能耗高、未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及运行维护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其现状已不能满足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本项研究针对上述泵站存在的问题,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工业节能”、“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对高效泵组、变频技术应用、泵站智能化设计与标准化、泵站群的集中控制与管理等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泵站运行效率、大幅降低能耗以及提高管理与运维水平的目的,本研究旨在为大规模泵站的更新改造和新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标准和指导,对提高洞庭湖排涝综合治理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点研究内容

1.调研洞庭湖区现有中小泵站的现状,分析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提出技术标准、具体指标及总体方案。

2.研究适用于洞庭湖区中小泵站的标准化系列高效泵组,采用新型高效水泵和高效永磁电机技术、变频调速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达到大幅提高泵组效率、降低能耗及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3.进行泵站各类重要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泵组的自动监控、泵站内多个泵组间的优化调度、视频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现泵站的智能监控;泵站群的远程集中监控、调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4.选取典型工程进行试点,建设适合于洞庭湖区中小泵站运行管理智能化的标准示范性工程。

(三)考核指标

1.水泵的效率指标:在运行工况区间,较改造前的水泵提高10%~20%,较现有普通水泵提高5%~10%。

2.泵组的效率指标:在运行工况区间,较改造前的泵组提高15%~25%,较现有普通泵组提高10%~15%。

3.能耗指标:较改造前下降15%以上。

4.建设适合洞庭湖区中小泵站的智能化示范工程。

5.在智慧水利的技术框架下,提出智能泵站建设标准和相关配套设备制造技术要求。

6.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9  江湖关系新变化对洞庭湖水安全的综合效应及调控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不仅是长江洪水的天然调蓄场所、还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三峡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出现新的变化,江湖关系发生新的演化,对洞庭湖水安全造成了长期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湖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退田还湖,提升调蓄能力,研究论证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整治工程”,面对洞庭湖治理与保护的国家重大需求,正确认识江湖关系变化并科学调控,预测江湖关系新变化及其对洞庭湖水安全的影响,协调水资源动态时空调配需求并综合调控,是已有研究仍未突破的难题,亟待深入研究。

(二)重点研究内容

1.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与洞庭湖关系演变趋势及水文情势响应。揭示水沙变异条件下江湖关系演变的驱动机制和响应规律,研发面向江湖关系演化及调控响应的长江与洞庭湖耦合的一二维水沙整体数学模型,预测水沙通量变化条件下江湖关系演化趋势,定量预测30至50年江湖关系驱动下的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

2.洞庭湖防洪标准及防洪工程布局研究。提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洞庭湖堤防设防标准,进行洞庭湖设计洪水研究,并对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及其对长江防洪影响及洞庭湖内部各区域堤防设防水位进行研究。科学构建洞庭湖防洪体系,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研究,以改善洞庭湖区防洪形势。

3.江湖关系新变化对洞庭湖水安全的综合效应。探明江湖关系变化、水库群调蓄对湖区水文过程的作用机制,建立统筹考虑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环境、航运等需求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江湖关系变化、水库群调蓄对湖区水安全的综合效应,明确多目标调控的水文过程时空需求和限制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三)考核指标

1.面向江湖关系演化及调控响应的长江与洞庭湖耦合的一二维水沙整体数学模型。

2.提出与洞庭湖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堤防设防标准。

3.提出洞庭湖复杂水系区设计洪水分析方法与成果。

4.提出对长江防洪总体格局无重大影响且与洞庭湖堤防设防标准相适应的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

5.提出设防标准下洞庭湖内部各水系堤防设计水位。

6.建立统筹考虑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环境、航运等需求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7.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

课题10  湖南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总体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湖南水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已形成了覆盖全省的防洪减灾、水资源调度利用、水生态保护、城乡供水等保障体系,为全省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生态文明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进入新时代,分析70年来形成的水利能力与新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对于准确寻找水利建设与发展的短板、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展现70年来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水利改革发展成就、湖南水利为国民经济创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形成“湖南省水利建设与改革发展70年成就”的宝贵史料汇集。同时,根据新时代对水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新时代湖南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寻找短板并提出发展路径。

(二)重点研究内容

1.70年来湖南水利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科学界定水利发展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对70年来湖南省水利发展进行阶段划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主要矛盾,水利发展的主要方向,总结湖南省水利70年发展特征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使命。

2.湖南省水利建设成就。建立反映各类水利建设成就的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总结湖南省水利在防洪治涝、城乡供水、灌溉、发电、水生态修复等水利网络体系的建设成就,并以典型工程为例展示湖南省水利建设成就。

3.湖南省水利改革发展成就。合理制定湖南水利70年改革发展成就评价指标体系,总结评估70年湖南省在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移民管理、水利科技、水利信息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成就。

4.湖南省水利效益评估。分析评估湖南省水利在防洪、灌溉、供水、水电等方面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定量分析水利对国民经济中的拉动效率。

5.新时代湖南水利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分析及发展路径。分析湖南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湖南水利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三)考核指标

1.科学划分湖南水利70年的发展阶段并分析其发展特征与使命。

2.全面总结湖南省水利70年建设与改革发展成就。

3.评估湖南省水利发展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科学分析新时代湖南水利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出发展路径。

5.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5篇。